(1)人才培养组织及管理办法、激励措施
① 体制与政策保障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由分管科研工作的校领导负责,科研处进行管理,实验室主任积极实施。研究制定实验室人才培养组织及管理办法、激励措施,指导、监督相关政策的执行和检查培养质量。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学术环境和保障机制。
②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重视发挥留学归国人员的作用,对于国外的硕士、博士学成回国参加工作者,学校先给予一定的校内启动基金,启动其基本思路,同时还在工作当中提供许多优惠政策,以使其学业不于荒废,归国后事业可以继续发展。有计划、分阶段地选派青年教师在国内外进修、考察、访问,鼓励出国讲学、国际科研合作活动。支持参加学术活动 组织多种学术活动,为他们提供接触同行的机会,推荐他们在各种学术团体内担任一些职务,在学术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他们的学术地位,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同时在政策与经济待遇倾斜,缓解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如配偶就业、子女就学、购房等成家立业所带来的沉重经济压力。
③ 合理制定科技奖励政策
建立人才培养基金,制定奖励办法,包括申请者获科研课题资助的奖励办法,获科技成果的奖励办法及科研论文、学术著作奖励办法等。获得各类国家级资助的项目,从各项目的管理经费中提取一定的百分比,一次奖励给项目或课题负责人,作为中标奖励。对于获成果奖的项目,给予相应的配套奖励,除奖给一定数量的奖金外,还采用大会表彰、颁发证书等各种表扬形式。所获奖励作为晋升住房分配和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的重要条件。
(2)人才引进及培养计划
结合绿色轻工材料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材料微结构调控及功能化、绿色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植物纤维化学及资源化),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三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竞争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协同攻关重大科研项目的优秀创新团队。
具体目标如下:
① 在引进高层次人次3名。
②通过培养或引进,重点实验室在编研究人员总数达60名,使实验室具有博士学位人员达到65%。积极申请“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的资助,以更加灵活的形式促进学科国际权威科学家来重点实验室交流讲学,增加青年教师进修机会。
(3)研究生培养计划
根据本重点实验室实际情况以及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研究生教育适度扩充数量,全面提升质量,力争形成特色,争取到“十二五”末期在读研究生达150人以上;不断改进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使其成为科研队伍的主力军;力争形成特色就是指在“十二五”末期形成稳定的特色研究方向和有效的培养特色。
在研究生教学中, 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并尽可能采用最新的英文原版教材,使学生尽快进入有关课题的前沿;逐步建立国内导师与国外导师联合培养的机制,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材建设,使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培养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力争出版教材2部获得的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和省优秀研究生论文的数量有较大的增加。
① 设立“研究生学术论坛”
“研究生学术论坛”由本实验室的研究生组成,以研究生自主做报告的形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训练研究生撰写科研报告、表达学术成果以及在学术交流中存疑、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学术论坛”每月固定时间举办,实验室所有硕博士生参加。为保证学术报告能够反映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研究生应与导师充分探讨报告主题内容,提前准备好报告材料。实验室负责人应采取有效措施,要求和鼓励研究生参加“研究生学术论坛”,并聘请学科领域专家对研究生的报告进行点评。
② 设立“与大师面对面”名师讲坛
设立“与大师面对面”名师讲坛,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等到实验室作学术前沿报告。通过名师讲坛的设立,为研究生与名师面对面交流提供良机,使广大研究生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科发展前沿问题,而且可以亲眼目睹名师的风采、亲耳聆听名师的教诲,亲身体验名师的收获,开阔视野,汲取营养,激发创意。
③ 组织研究生综合素质全能竞赛
研究生综合素质全能竞赛是以寓教于乐的竞赛形式培养研究生团结协作精神和与人沟通能力的系列活动,主要由英语演讲、创意空间、素质拓展、热点思辨等不同专题活动构成,评选创新思维活跃、综合能力过硬的优秀个人,并予以表彰。